天天生活网,实用的生活健康饮食常识网站、有趣的生活点滴小妙招分享。

头条推荐最新更新热门查询文章排行话题手机版

实用的生活健康饮食常识网站、有趣的生活点滴小妙招分享。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养生

苏州御生堂中医馆肿瘤主任许其旺:中医抗癌,正在被更多患者信任

时间:2021-07-23 15:09人气:来源:天天生活网(www.44523.com)

2011年,世界卫生组织提出:“恶性肿瘤40%可以预防,40%可以治愈,20%可以长期带瘤生存。”随着医学的发展,我们正逐渐走出“癌症等于死亡”的阴影,与此同时,中医抗癌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。

苏州御生堂中医馆肿瘤专家指出:正虚邪实,肿瘤是种慢性病早在3500多年前,殷墟甲骨文上就有“瘤”之病名的记载。而关于肿瘤治疗的最早记录,则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《周礼》。及至春秋战国时期,《黄帝内经》对于肿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,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。继《内经》之后,《难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医学着作相继诞生,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不断发展完善。清末以降,随着中西医汇通,中医对肿瘤的认识进一步发展。

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,中医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,并且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。” 苏州市御生堂中医馆许其旺主任医师,在接受《现代苏州》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
2006年,世界卫生组织将肿瘤定义为一种“可控制的慢性病”,这一观点和中医理论不谋而合。

“事实上,虽然肿瘤在临床表现上是局部病变,现代医学之前也一直以局部治疗为主,但是中医早就认识到它是一种整体正气虚,局部邪湿的全身性疾病。” 许其旺说。

肿瘤在中医中属“积聚”范畴,因正气亏虚、邪毒内侵凝聚而成,其发生发展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,包括正气不足、毒邪内蕴、七情所伤、气滞血瘀、痰湿凝结等,可以大致归纳为“痰、瘀、毒、虚”四种。

“正气不足”是肿瘤发病的基础。“正气”由人体的脏腑经络、气血津液、生理活动综合作用而产生,即人体的生理功能,相对于病邪而言则是指人的抗病及康复能力。正气的盛衰不仅是发病与否的关键,在疾病发生之后的病情发展和转归中,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“毒邪内蕴”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病因,所谓“毒邪”,既包括“外邪”如环境污染、食品毒素等致癌因素,又包括“内生实邪”,即肿瘤细胞本身,中医称之为“癌毒”。华佗在《中藏经》中就提出肿瘤是由脏腑“蓄毒”所生。

“七情所伤”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这七种情志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失常。例如“郁怒伤肝,思虑伤脾”, 而“脾气受阻,肝气横逆”则会造成“经络瘀阻,积聚成块”的严重后果。许其旺解释道:“人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,内分泌紊乱就会引起细胞突变,从而形成肿瘤。”

“气滞血瘀”是形成肿瘤的重要病理机制。气滞可加重血瘀,血瘀又可加重气滞,两者恶性循环致使气血不通,所谓“不通则痛”,瘀血积聚,发为肿块,久则成为癌瘤。

“痰湿”,是人体津液运化失常而停积在人体内的产物。“痰湿凝结”与“气滞血瘀”互为因果,形成恶性循环,导致肿瘤形成发展。

根据对肿瘤病因病机的不同认识,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十分丰富,但是始终遵循整体观念,坚持治未病、治病求本、调整阴阳、三因(因时因地因人)制宜、辨证论治、扶正祛邪等基本原则。

“在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中,比较常见的是‘扶正’类治法,通过调节人体的正气,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,来遏制肿瘤的发展。” 许其旺说。

肿瘤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“正虚”证候,如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以及脏腑虚弱等,因此根据“虚则补之、损则益之”的原则,“扶正”又有养血、养阴、健脾、补肾诸法,皆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
广义上的“扶正”还包含“祛邪以安正”之意,因此在具体治疗过程中,“扶正”与“祛邪”相辅相成。“祛邪”类治疗方法包括化痰祛湿、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、软坚散结、理气消滞、以毒攻毒等。由于用来攻邪的药物大多会损耗人体的正气,因此医生往往会根据病人体内邪正虚实的情况,区分轻重缓急,确定“扶正”与“祛邪”的主次之别,以保证“扶正不留邪,去邪不伤正”。

无论是中医理论、现代肿瘤学研究,还是临床实践,都表明肿瘤病程较长,应该称之为慢性疾病。“曾经我们‘谈癌色变’,认为得了这个疾病马上就会面临死亡,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。”

肿瘤缩小才是治疗有效?

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,局部瘤体的表现只是疾病的部分反映。有的患者肿瘤局部缩小了,甚至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程度,但是由于机体无法承受化、放疗的损耗,身体状况极差,生活质量很低,结果寿命也并没有延长。

伴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,现代医学逐渐从以“病"为主,发展到以“人”为主的阶段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生存质量”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被纳入到肿瘤疗效评价体系当中,这一概念的引入,使得中医治疗癌症的优势突显出来。

“中医是看‘人’,而不是单纯的看‘病’,它更强调病人的生活状态和远期结果,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,才是治疗有效。”

“治未病”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,它强调“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,瘥后防复”。首先,对癌前病变进行有效的中医治疗,截断其病势,是“治未病”思想在肿瘤防治上的一个重要内容。很多中药具有阻断或延缓癌变的作用,用于癌前病变患者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肿瘤发生。比如萎缩性胃炎、肝硬化等疾病,通过中药治疗,有可能阻断甚至逆转其病变发展。其次,中医药跟手术治疗相结合,能够有效弥补手术治疗的不足。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,但还有区域淋巴结转移、血管中存在癌栓、残癌等可能性,因此术后长期服用中药,对于防治或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重要意义。

苏州御生堂肿瘤专家许其旺举例道:“我有一个病人,晚期胃癌,手术中在胰头边上发现了转移灶,无法去除。术后她化疗了四个疗程,同时始终坚持吃中药,定期复查,到目前为止已经5年了,依然生活得很好。”

其次,中医在配合放、化疗以及手术的综合治疗中也有不俗表现。目前,手术、放疗、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,这些治疗方法虽然能够使瘤体缩小或消失,也会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反应。例如,手术可能引起创伤性出血,致使气血津液不足,机体免疫力低下。放疗易导致放射性炎症、消化道症状、白细胞下降以及免疫功能下降。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,也会对机体的重要器官以及神经系统、消化系统等造成伤害。而中药治疗可以很好地削弱放、化疗的毒副作用,促进骨髓功能,提高人体免疫能力,加快术后康复,有效减轻患者痛苦。与此同时,中药还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、化疗药物的敏感度,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机制,提高放、化疗的有效性,缩短病人的治疗期。

此外,中医药在晚期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。这类患者大多已出现病灶的广泛转移,此时杀灭癌症病灶已不是治疗的主要目的。中医可以通过稳定瘤体、减轻症状、对抗肿瘤并发症,来实现患者的“带瘤生存”。而中医药与放疗、化疗、手术等配合使用,均能减轻病人痛苦,提高病人生存质量,延长其生存期。早在2011年,WHO就已经提出,20%患者可以做到“带瘤生存”。对此,许其旺也表示:“我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看到了很多带瘤生存的病人,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,不在少数。”

如今,虽然中医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,但是不可否认,它也存在短板。“中医治疗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,对于一些情况较严重的病人,如果只采取纯中医治疗,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。因此,我提倡个体化治疗,中西医结合。”许其旺说。

中医强调“整体观”和“动态观”,对于宏观调控和内环境调节较有优势,而西医则长于局部微观处理和病灶控制,两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,实现了优势互补,已经越来越成为肿瘤治疗的最佳选择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《中医肿瘤治疗学》主编 王居祥 徐力

《中医肿瘤学科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》 李忠

【延伸阅读】

这些雷区不能踩

一、延误病机

苏州御生堂老中医许其旺指出,在肿瘤治疗方面,有相当多的病人对中医缺乏信任,而这种信任度从我国一线城市往下直至农村,大致呈递减趋势。“上世纪80年代时我在上海读研究生,当时北上广等地的肿瘤病人术后都要吃中药,但是90年代我到苏州以后,发现术后吃中药的病人相对较少,而到周边乡镇和农村就更少了。”

这种不信任导致的后果就是治病时机的延误。许多病人只有在西医用尽了所有治疗手段,山穷水尽之后,才会“退而求其次”地来找中医诊断,这样往往盼不来“柳暗花明”的结果。

许其旺坦言:“实际上中医重‘胃气’,这个时候病人连‘胃气’都没有了,吃下去的中药也吸收不了多少。”更何况中医治病重平衡调节,中药对人体的作用非常系统,旨在调整人体内环境,因此很难和西药一样立竿见影。“中医治疗这就好比为人体自身建立一条防御癌细胞的‘长城’,工程浩大,肯定需要一个过程。”

因此,中医强调“早介入”,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以中医治疗,才能事半功倍。

二、盲目进补

“我认为食补并不是一种常规的辅助手段,也不赞成病人长期进补、过度进补。”在许其旺看来,进补最有益的是健康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,肿瘤患者进补,往往适得其反。

一方面,肿瘤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要服用大量的药物,加上放、化疗对机体的损伤,肠胃负担本身较重,消化功能较差。此时摄入高蛋白的补品,不但难以吸收,还会令羸弱的消化系统“雪上加霜”。

“因此,进补的前提是病人能够吃得下饭。如果病人连饭都吃不下,更不可能消化那些高蛋白高脂肪的补品。”

另一方面,肿瘤细胞的生长发展也需要营养,“并且,肿瘤细胞获得营养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得多”,一旦进补不当,反而会刺激其繁殖,加重病情。例如用参类蛮补等做法,都属于“火上浇油”,有害无益。

“所以对于肿瘤病人,我建议遵循原来的生活规律,健康饮食,稍微注意营养即可。同时还要适当地尊崇中医的‘忌口’原则,比如女性的乳房癌要避激素,由于豆类含雌激素成分,病人就应该用牛奶代替豆浆。”

三、忽视“辨证”

中医治疗的精髓之一就在于“因人而异,辨证论治”,它强调的个体化治疗,就好比医疗领域的“私人定制”,同一种疾病,如果患者不同,开出的方子可能完全相反。“比如同样是肺癌,一个人阴虚,一个人阳虚,我用的药就完全不一样。”因此,没有一张药方能够“走遍天下”,也没有一味中药能做到“众人皆宜”。

“有些病人总问我,我的方子里有没有现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的‘抗癌草药’,比如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。事实上我的方子里很少用这些药。”在许其旺看来,从单味中药中提取成分去做实验,比如黄芪、党参等,都能产生抗癌效果,然而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用黄芪、党参入药,并且单味中药与不同药物配合,其效果也是千差万别。忽视“辨证”而一以论之,恰恰丢失了中医的精华。

同样的错误还表现在对中成药的使用上。“现在抗癌药物中有好多中成药,这些药用的好肯定会起辅助作用,问题是很多人把中成药当做西药来用,问题就大了。”中成药的使用也需遵循中医“辨证”的原则。例如其药性有温凉之分,如果病人是寒性体质,则要避免使用凉性药物。“不少西医不辨病人体质乱开中成药,而病人自己也缺乏相应知识,这种状况的确堪忧。”

四、情志失调

情志失调是肿瘤形成的内因之一,因此,中医强调对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进行引导调控。

“毫不客气地说,抗癌失败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因为精神崩溃。精神垮了,什么良药都没用。所以我一直坚持,对病人而言,‘难得糊涂’。”

许其旺指出,当患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“钻研”自己的疾病,无形之间就增加了自身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,弊大于利。同时,对于知识的“一知半解”时常会造成人的困惑与不安,这很可能比全然“无知无觉”更有害。

“健康人是该学习一点医学知识,增强防护意识,有病早就医。但是对于患者而言,该做的就是放平心态,回归原来的生活轨迹,定期检查,定期就医。要相信医生,更要相信自己。”

标签:

最新文章

'); })();